### 曹赟定炮轰斯卢茨基:输球时从来不承担责任,他应该不太像男人
近日,上海申花队球员曹赟定在一次采访中公开批评了前任主帅斯卢茨基,直言其在球队失利时缺乏担当精神,甚至用“不太像男人”形容其态度。这一言论迅速引发足坛热议,也让外界再度关注职业体育中领导者的责任与角色问题。
曹赟定在采访中表示,斯卢茨基在执教期间,尤其是球队输球后,往往选择回避问题或归咎于外部因素,而非主动承担作为主教练的责任。他提到:“输球是足球的一部分,但如何面对失败,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。他总是沉默或找借口,这让我们球员感到失望。真正的男人应该敢于担当,而不是躲在后面。”这番话不仅指向斯卢茨基的个人行为,也折射出更衣室内对领导力的期待。
斯卢茨基作为俄罗斯知名教练,曾执教莫斯科中央陆军和俄罗斯国家队,其战术能力备受认可。然而,他在上海申花的执教生涯并未达到预期,球队战绩起伏较大,最终黯然下课。曹赟定的炮轰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长期以来球员与教练之间矛盾的公开化。有媒体报道称,斯卢茨基在任期间,与部分球员关系紧张,尤其是在失利后缺乏沟通和激励,导致团队士气受损。
这一事件引发了对职业体育中“责任文化”的讨论。在足球世界,主教练不仅是战术的制定者,更是团队的精神支柱。输球后的态度往往能定义一支球队的韧性。许多成功教练,如弗格森、穆里尼奥,虽风格各异,但共同点是敢于在逆境中承担责任,保护球员,从而赢得尊重。斯卢茨基被指“不像男人”,本质上是对其领导力缺失的批评——这不仅关乎性别标签,更关乎职业伦理中的勇气与担当。
球迷和业内人士对曹赟定的言论反应不一。有人支持他的直率,认为球员有权表达对领导者的不满;也有人批评其公开指责的方式可能破坏团队团结。足球评论员李明分析:“更衣室问题本该内部解决,但公开炮轰反映了中超俱乐部在管理上的深层矛盾。教练和球员之间的信任缺失,往往比战术失败更致命。”
从更广的角度看,曹赟定的发言也凸显了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的挑战。如何建立健康的责任机制,让教练与球员形成共赢关系,而非对立面,是俱乐部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。输球后的责任归属不应是“甩锅游戏”,而应是共同反思的起点。
目前,斯卢茨基尚未对此回应,但这场风波已为中超联赛敲响警钟:足球不仅是胜负的游戏,更是人性与领导力的试金石。唯有敢于担当者,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。